月初,我们推出8月好书榜的虚构类、非虚构类,今天,月度童书推荐如约而至。
长长的暑假,小朋友是否对未见的同学朋友充满想念?与父母的假期互动是否酸甜苦辣皆有?这些都在本期我们推荐的新作中有着趣味体现。这里有幸福童年和优秀父母的对话,有对家人和过去深沉的思念,也有和朋友出发探险、寻找生命自我的奇趣之旅。
受益于这些采访和切身感受,航天人的逐梦人生和探索精神,内化为作家内心的能量和动力。
“人很渺小,但心可以装下很大的梦想,而梦想,会带领人类走得更远,走向无限的空间和时间。肖宇宙小朋友,这就是你名字的用意。”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当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升腾而起,六岁小男孩肖宇宙骑在爸爸肩头,感受到了夜空被点燃的瑰丽。这个夜晚的沸腾,在他心里种下一颗闪光的种子。他和爸爸约定:“我长大以后要当一名航天员,飞到月球上去。”“那时候,你就驾驶爸爸设计的飞船!”
葛竞的这本讲述中国航天人事业的儿童小说,以生在航天之家、长在航天城小学的男孩肖宇宙的视角,娓娓道来孩子的成长和中国航天的发展同步前进、默契呼应的“宇宙梦想”。恰如作家自己所言,“宇宙”在这个小说里有三重含义:“是故事,是人物,也是主题。”葛竞近年来受邀创作了中国航天员和嫦娥探月等一系列纪实文学作品,受益于这些采访和切身感受,航天人的逐梦人生和探索精神,内化为作家内心的能量和动力,小说因而情感丰沛,内容妥帖,主题感人。
这样一种绕着说、隐着说、反着说的迂回和留白,是孙建江一个人的左右脑互搏,于轻松幽默中博纳“万物”。
一个“标题”,一行“文本”,这是我读到的最精短的寓言,恰如两本书的副题所示,“很短又很长”、“很轻又很重”。这是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长孙建江对中国原创寓言的贡献。随手挑几则看看:
在这亦正亦谐、借“题”发挥、指东说西的一念一句里,我们能感受到东方式的“言外之意”和说话方式。这样一种绕着说、隐着说、反着说的迂回和留白,是孙建江一个人的左右脑互搏,于轻松幽默中博纳“万物”,双重视角的审视里,寄寓着作者“有意味的没意思”的追求。给这一句话寓言配图的插画师充分打开了文字背后的意蕴,文图相得益彰,妙趣生动。
绘本不乏发人深省的提问,启发读者探索“如何度过幸福的童年”的同时,也思考“如何成为优秀的父母”。
“黄豆丁”系列绘本是作家张惠雯和画家黎行共同的创作,身为母亲,她们在生活中近距离地照顾、观察孩子,而身为作者,她们又能以文学和艺术的眼光敏锐地发现孩子内心的精微之处。黄豆丁的故事都围绕家庭展开,有感知幸福关系的“家庭树”,有在父母陪伴下经历的四季流转,还有以反转方式呈现出的孩子眼中有缺点的大人,孩子和家人能充分交流,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从而在爱和理解中慢慢成长。绘本真诚,幽默,细腻,充满了让人会心一笑的细节和天马行空的想象,也不乏发人深省的提问,启发读者探索“如何度过幸福的童年”的同时,也思考“如何成为优秀的父母”。
对家庭和家人的眷恋,始终是杨志成画面中传递的情感要素,就像那细细长长绳结一般的书名,红线串连了老丘的人生,也牵引着杨志成的情感世界。
这是一本让华裔绘本大师杨志成在辞世前夕仍念念不忘细节的作品,他在书中创造了生命的开始与结尾两个形象。从孙女视角开始,身患阿尔茨海默病的爷爷老丘不断掀开对母亲的思念,渐渐消失的记忆里,是他顽强挽留的残余,是当年的战争,是拥挤的车站,是自己曾为英勇的渔王,骑过鲨鱼,和大章鱼搏斗,也是那个挂在脖子上的护身符。这部作品更是杨志成艺术技巧的集中呈现,他融合了铅笔、粉彩、剪纸、拼贴、“影子戏”等绘画手法,将老丘深沉、厚重的生命轨迹渲染出来。特别是“影子戏”的运用,综合材料在灯光映射下ag真人 ag真人平台所形成的特别光影效果,为老丘模糊的记忆又丰富了画面的层次。对家庭和家人的眷恋,始终是杨志成画面中传递的情感要素,就像那细细长长绳结一般的书名,红线串连了老丘的人生,也牵引着杨志成的情感世界。
在明暗交织的双线叙事中,作者为哈里特的生命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点,也用温柔伤感的笔法再次呼吁:万物有灵,众生平等。
“小译林国际大奖童书”之一。哈里特是一只加拉帕戈斯象龟,自从5岁时被达尔文带到人类世界后,它一直在动物园生活,度过了自己生命中的大部分时光。它默默守护着一代代的动物,也见证了生命的脆弱和奇迹。在它临终之际,曾受过它帮助的猴子查理等朋友们想要帮它实现回到大海的愿望……这是一个涌动着脉脉温情的故事,也是一个照见人类的残忍的故事,真实世界里的哈里特最终在动物园离世,作家却让它拥有了逃离的可能。在明暗交织的双线叙事中,作者为哈里特的生命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点,也用温柔伤感的笔法再次呼吁:万物有灵,众生平等。
鸡蛋的思考幽默风趣、偶尔犀利毒舌,天马行空,但他思考的是关于“蛋”生的哲学。
一颗躺了很久的鸡蛋某天突然想到:“为什么我要一直躺着呢?”接着,他决定站起ag真人 ag真人平台来,试着叫醒其他鸡蛋却没有成功,但他成功叫醒了一颗棉花糖,两人开启了别开生面的探险。在探险途中,鸡蛋被花盆要求守规矩不要走来走去,鸡蛋回:“你动都没动过,知道什么叫理所当然吗?”被爱操心的沙发靠垫提醒,鸡蛋回:“我担心你把想法强加于人。”听到钟表抱怨真羡慕你们每天什么都不用做,鸡蛋拆掉了他的电池,让他休息……他坚持自己的生活,并将想法执行,打破惯性与规则。鸡蛋也许不确定自己到底是一颗怎样的鸡蛋:奇怪的?坏的?普通的?原来“我的蛋壳里藏着很多个我。”
作家小时候因为沟通障碍总是被人说听不懂,她把自己的经历借鸡蛋之口,向成人世界的不合理提出质疑,希望读了故事的人能爽快一点,把想法大声说出来。鸡蛋的思考幽默风趣、偶尔犀利毒舌,天马行空,但他思考的是关于“蛋”生的哲学。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