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古学领域,中国丰富多元的考古项目一直备受国人关注,国家文物局每年评选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更是吸引着众多目光。而在全球范围内,美国考古学会主办的双月刊《Archaeology》,每年都会评选出上一年度的世界十大考古发现。2025 年,该杂志公布的 2024 年度榜单中,秘鲁帕尼亚马尔卡遗址发现的莫切女王王座、波罗的海海底发现的猎人所建石墙、埃及阿斯旺发现的大型墓葬等项目成功入选 。
为助力读者全方位了解世界著名遗址及其考古成果,从本期起,我将为大家详细解读 2024 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今天,我们将聚焦于印第安分支莫切人创造的秘鲁帕尼亚马尔卡遗址,特别是莫切女王宝座的发现。
关于印第安人的起源,学界主流观点认为:大约在末次冰期的 4 万至 1.5 万年前,东北亚的黄种人追逐驯鹿、猛犸象等动物,跨越冰封的白令海峡抵达北美大陆,逐步形成了因纽特人、印第安人等族群。随后数千年里,印第安人持续南迁,足迹遍布整个美洲大陆,包括如今的秘鲁、智利等地 。
除上述主流观点外,我国学者王大有在其著作《中华祖先拓荒美洲》中提出“殷人东渡美洲大陆” 的假说,将印第安人与商朝后裔联系起来。该假说认为,商朝灭亡后,部分商朝遗民远渡重洋,抵达北美的墨西哥或南美的秘鲁,推动了印第安文化的发展,为玛雅文明、印加文明、阿兹特克文明的兴起奠定基础。不过,这一假说目前在学术界颇具争议,尚缺乏确凿的考古证据与科学定论。虽然从文化相似性角度来看,安第斯山区的莫切文明与商朝似乎存在某种联系,但更多是一种推测。在本文论述中,以下关于莫切文明与商文化的联系,本文仅作为笔者个人推测呈现,供读者参考,目前尚无确凿考古证据支持。
在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南美大陆最早的文明是印加文明,它兴起于 13 世纪,15 世纪达到鼎盛,16 世纪被西班牙殖民者摧毁。然而,考古学家在秘鲁北部沿海地区的一系列发现,尤其是帕尼亚马尔卡遗址、西藩王墓的考古,改写了这一认知,将南美大陆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一千年。
帕尼亚马尔卡遗址坐落于秘鲁北部的安卡什区,西临太平洋,东依安第斯山脉支脉瓦斯卡兰山。尽管此地靠近海洋,但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气候炎热干燥,属于独特的热带沙漠气候。当地印第安人长期依靠瓦斯卡兰山上的积雪融水灌溉农田,种植玉米,并捕捞海洋鱼类维持生计。因统治中心位于莫切河谷,考古学家将他们命名为莫切人,帕尼亚马尔卡遗址便是莫切人在一千多年前创造的文明遗迹之一。干燥少雨的气候条件,使得该遗址的众多重要文ag真人国际 ag真人官方平台物得以妥善保存。
早在 19 世纪晚期,莫切河与奇卡玛河谷之间就陆续发现了金字塔、神庙、古墓等遗迹。1950 年,在安卡什(即后来的帕尼亚马尔卡遗址附近)发现了类似广场的遗迹,其土墙、平台上绘有彩色壁画,题材涵盖生活场景、宗教祭祀和战争画面,这些文化遗迹起初被归类为印加文明。
1987 年,秘鲁北部奇科拉约市西潘村发生一起意外事件,为考古界带来重大发现。一伙盗墓贼在盗掘一座小型金字塔时因分赃不均而报案,秘鲁考古学家借此契机,发现了一座意义非凡的王陵 —— 西潘王墓。这是南美洲目前发现的时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的古墓葬,周边还有数十座豪华墓葬。主墓室被命名为西潘王墓,共有六个墓室,中间是西潘王的墓室,周围环绕着 4 男 3 女及一名儿童的墓室,这些人被推测为殉葬者 。
西潘王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金银器、工艺精湛的陶器以及珠宝饰品。其中,金银器中有一件刻画细腻、面目狰狞的黄金面具和一件纹饰精美的权杖,暗示墓主人可能具有国王身份。这些金银器的加工技术精湛,可与同时代欧亚大陆的罗马帝国相媲美。陶器造型丰富多样,多为动物形象,部分陶器表面绘制着色彩鲜艳的图案,其中不乏血腥的斩首献祭场景,与商朝的殉葬和祭祀制度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西潘王周身覆盖着金银器与玉器。其头部佩戴黄金面具,搭配镶嵌绿松石、白玉、玛瑙的耳环、鼻环、项链以及头盔;胸部以下则有黄金和白银制成的胸饰、手镯、令牌与黄金权杖相伴。西潘王墓因陪葬了 450 多件价值连城的珍宝,被考古界誉为 “南美的图坦卡蒙墓”。图坦卡蒙是3300年前的埃及法老,其墓葬于1922年被发现,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最著名的黄金面罩成为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之一。西潘王墓在规模和陪葬品的丰富程度上与图坦卡蒙墓有相似之处,因此获此美誉。
此外,西藩王墓中还出土了一些羊毛和棉花制成的纺织品残片,经碳十四测年等技术检测,其年代在公元 100 年至 800 年。这一系列发现促使考古界重新审视莫切ag真人国际 ag真人官方平台河谷的古代遗址,最终确认其属于一种有别于印加文明的更早的文明,即莫切文化或莫切文明。
1990年以及随后几年,在秘鲁北部沿海的特鲁希略又发现了一些宏伟的月亮神庙和太阳神庙。这些神庙属于美洲独特的金字塔形制,底部宽阔,向上逐渐收窄,残存的高度达20多米,顶部是平坦的祭祀平台,神庙就建于平台之上。神庙台阶上装饰着一排比真人还大的壁画,内容多为龙、蜘蛛、以及传说中的斩首者——艾 - 阿帕克。神庙内部的墙壁上还绘制着一些抽象的符号和图案,有学者推测可能是莫切人的象形文字,用于记录宗教信仰或祭祀仪式。此外,神庙墙壁上还有精美的浮雕壁画,内容多为神话传说、战争场景。
在这里手持人头的斩首者艾 - 阿帕克再次出现,同样的献祭仪式画面在西藩王墓的彩陶上也曾经出现过。同时神庙遗址上还出土了一些碎小的人骨和动物骨头,结合当地古老传说,有学者推断这些人骨或许与彩陶和壁画上描绘的献祭行为有关。这些符号图案和壁画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是研究莫切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2018 年,一位牧羊人在安卡什一座名为 “帕尼亚马尔卡” 的低矮山头上,发现了许多人工开<a href="http://www.fynymm.com" target="_blank" ag真人 ag真人平台href=http://www.fynymm.com target=_blank>ag真人 ag真人平台凿的巨大石块,并上报当地政府。同年,秘鲁国家文化研究所牵头,联合秘鲁、美国、英国等多国考古学家组成团队,对帕尼亚马尔卡遗址展开系统发掘。历经六年,一个与西潘王统治区域不同的莫切文明城邦国家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
帕尼亚马尔卡遗址是一处具有极高历史价值的莫切文化遗址,极有可能是莫切文明的又一宗教、政治中心。遗址所在山丘地势较高,视野开阔,易守难攻,在战略防御和统治管理方面具备显著优势。整个遗址占地面积超过数万平方米,已勘探出的建筑遗迹包括多座大型宫殿、神庙以及大量居住区域。宫殿建筑采用莫切文化典型的土坯建造工艺,土坯之间用黏土、沙子、稻壳等混合的泥浆粘连,历经千年依然较为稳固,这种建造方式与中国农村过去的建房方式存在相似之处,虽有观点认为可能受商文化影响,但目前尚未得到确凿证实。
宗教活动在帕尼亚马尔卡莫切人的生活中占据核心地位。他们崇拜太阳、月亮等自然神灵,因此将祭祀的金字塔修建得高大宏伟,期望借此接近神灵,为国家和自身带来好运。金字塔神庙和宫殿周围环绕着不同等级的居住区域,靠近神庙的是统治阶级的住宅,房屋遗迹面积较大,布局较为密集;外围则是普通百姓和奴隶的狭小房屋遗迹以及他们耕种的田地。
从现有考古成果来看,莫切社会呈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化特征。贵族阶层处于社会顶端,国王、大祭司拥有大量土地和财富,掌控着政治和宗教权力。普通民众从事农业、渔业、手工业等生产活动,是社会物质基础的创造者。奴隶阶层处于社会最底层,多来源于战俘或债务奴隶,承担着最繁重的体力劳动。莫切社会盛行活人献祭,据古老传说,献祭者从战俘或奴隶中挑选,一般为两名,通过残酷格斗,最终失败者被送往神庙献祭,以表达对自然神灵的感恩或平息神灵的愤怒。
尽管帕尼亚马尔卡遗址气候炎热干燥,但境内雪山融水形成的河流众多,灌溉条件便利,且太平洋沿岸渔业资源丰富,这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条件。在历年考古发掘中,帕尼亚马尔卡遗址出土了大量手工业产品遗存。其中,陶器数量最多,造型多样,有模仿动物形态的鸟形陶罐、兽形陶壶,也有传统形状的,表面绘有题材丰富的彩绘图案,包括人物、动物、植物以及抽象的文字符号。帕尼亚马尔卡遗址的金银器以细腻的花纹和独特的造型著称,制作技艺和风格与西潘王墓的同类作品一致,展现出莫切文明高超的金银加工工艺。
此外,莫切人还喜欢用玛瑙、绿松石、白玉、琥珀等珠宝制作项饰、串饰,这与中国的玉文化存在一定相似性。帕尼亚马尔卡遗址也出土了一些羊毛和棉花混纺的纺织品残片,尽管历经岁月侵蚀,但仍能看出其复杂的编织工艺和独特的图案设计,这些织物可能用于制作衣物、祭祀用品或装饰品。
2024 年 7 月,帕尼亚马尔卡遗址的考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考古人员在遗址中发现了一个立有柱子的大厅,大厅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壁画立刻吸引了众人。壁画用红、黄、蓝等天然矿物颜料描绘了四个场景,其中一位有权势的女性形象格外突出。一幅壁画描绘了这位女性举杯款待一队来访者,展现出其在社交或政治外交方面的活动,体现了她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角色。另一幅壁画中,这位女性端坐在王座上,凸显出她的尊贵身份和统治地位,表明她是这一地区的统治者,即莫切女王。
令人惊喜的是,随后一个土坯制作的王座实物被发现。这个王座靠背部分因长期使用出现了些许损坏,考古人员在王座表面板结的尘土中采集到了绿石珠、细线和人的头发等珍贵文物。考古学家推断,壁画上的女王可能长期使用这个宝座,她头饰上的细小绿松石珠、头发以及衣服上的线条,在不经意间掉落在宝座后部的缝隙中。此后,干燥、隐秘的环境使这些遗物历经千年,保留至今,成为后世研究莫切文明的珍贵材料。
帕尼亚马尔卡遗址女王王座和壁画的发现,打破了以往人们对莫切社会以男性为主导的固有认知。在以往对莫切文化的研究中,男性形象在各类文物和遗迹中更为常见,而此次女王王座的出土,证明了女性在莫切社会中也拥有较高地位,或许壁画上的女性就是一位女王,她在该诚邦的政治、宗教等事务中都发挥着领导作用,这将促使学者重新构建莫切社会的权力结构模型。
莫切文明与其他文明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尤其是与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从宗教信仰上看,二者都有对自然神灵的崇拜,且宗教活动是国家事务中的核心活动;社会形态方面,二者均为奴隶制社会;在金属冶炼铸造技术上,都达到了较高水平;殉葬和献祭习俗也有诸多相似表现;并且女性在社会中都拥有较高地位,如商高宗的王后妇好与帕尼亚马尔卡遗址的女王,都在国家的事务中发挥领导者的作用。
然而,这些相似性背后的文化传播、交流机制十分复杂。从地理上看,古代航海技术有限,直接跨洋交流存在极大困难。但有学者提出,可能存在一条间接的文化传播路径,比如通过逐渐移民南太平洋岛屿,最终抵达南美大陆;也可能是通过其他族群的贸易往来、文化传播等方式实现间接的文化交流。目前,学界对于这些相似性与殷人东渡假说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需要更多的考古发现和跨学科研究来深入剖析 。
进入公元九世纪以后,莫切文明逐渐衰落并最终消失。考古学家推测,可能是厄尔尼诺引发的干旱与大洪水交替的极端气候摧毁了这个南美文明。不过莫切文明并未彻底消失,同一地区在公元 900 年以后又兴起了奇穆文化和西坎文化,它们继承了莫切人的灌溉技术、制陶和金属加工技术,继续在安第斯山区繁衍发展,直到明代早期才融入印加文明。
帕尼亚马尔卡遗址的发现为莫切文化研究注入了新活力,让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莫切人的艺术风格、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壁画中描绘的场景可能与莫切人的宗教仪式、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王座作为权力象征,则进一步展现了莫切社会的权力构成及国家形态。莫切女王的王座是历史的馈赠,让我们在千年之后仍能触摸到莫切文化的脉搏,感受印第安人古老文明的独特魅力。未来,随着对帕尼亚马尔卡等莫切遗址的进一步发掘和研究,相信还会有更多关于莫切文化的秘密被揭开,为我们展现出一个更加完整、神秘的印第安文明世界。
商朝后裔不可能在商朝灭亡后的短时间内到达美洲大陆,也许经历了两代人才从南太平洋诸岛逐渐到达南美。文化产生些许差异也是正常现象。况且这种移民规模不是很大,对印第安文化产生的影响有限
美国主导的考古发现,即使测出DNA与中国人有关,可能不会公布,也许到中国足够强大了,这些数据才会主动有人公布。
莫切文化中以金银器为主,尚未发现青铜器,随后的印加文明中发现了青铜武器,其他地区发现的有红铜器
19岁男子看守所身亡,家属申请国赔500余万元,成都市公安局书面答复:不予赔偿
四川19岁男子易某进看守所后死亡,家属提出国家赔偿申请500万余元。鉴定意见通知书显示,成都市看守所医疗机构的过错与易某的死亡存在因果关系,负次要责任。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商慧芳:阿尔茨海默病进入疾病修饰治疗的新阶段
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退化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困扰着大量患者及家庭,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同时,也造成沉重照护负担和庞大社会经济成本。
二级演员程红,被撤职!详情披露:参加欧洲巡演期间,到巴黎、布鲁塞尔、鹿特丹等地违规公款旅游
4月11日,兰州市纪委监委通报4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其中披露,兰州大剧院原院长助理程红,因存在违规公款旅游等问题,已被撤职。
美经济学家:加征关税美国会输 “新能源车就是最好的例子” #关税 #新能源汽车 #加征关税
随着“打野”潮流的兴起,成都彭州山区也遭受了不少不文明“打野”、“强盗式”打野的问题。4月13日,记者从成都彭州公安获悉了多起跟“打野”有关的案件。
据《环球时报》报道,“德国之声”4月9日援引德国知名中国问题专家的观点称,特朗普政府再次上调对华关税,中美贸易冲突进入新阶段。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实习生 李俊儒“物自天生,工开于人。”三卷18篇、123幅插画、130+项生产技术和工具、30+行业科学数据……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编撰的科学技术著作《天工开物》,它是世界上第一部综合性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百科全书,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编辑小娄2022年12月29日这天,消失在大众视野许久的央视主持人朱军在社交平台上更新了一则内容。
一位来自甘肃的残疾人,平时喜欢读史书,读多了,就想将历史上发生的奇奇怪怪的故事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为我加油!
2025年春季大河国际车展现场,东风日产以 “技术日产,智领未来” 为主题,携全新新能源架构天演架构下的首款车型N7及...
在考古学领域,中国丰富多元的考古项目一直备受国人关注,国家文物局每年评选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更是吸引着众多目光。而在...
这里,山川与人文交相辉映,历史同现代并肩前行。丹河蜿蜒而过,滋养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太行挺立脊梁,赋予它坚韧不拔的气质。...